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红色资源是党和国家弥足珍贵的宝贵财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运用好红色资源,对于学习党史、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至关重要。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是成都唯一传承千年县域格局的古镇,是青白江文化的核心地标,这片土地见证、记录着许多志士仁人奋斗的身影,闪耀着红色文化的璀璨光芒。挖掘城厢红色资源,做好“薪火城厢”红色文化传承学习,对于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打造红色教育优势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以红色文化、红色文化精神、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意义为引,提纲挈领展现学习弘扬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第二部分以城厢历史文化综述、古迹探寻和历史人物为核心,展现城厢千年古镇的历史风貌。第三部分以早期共产党组织及党员活动、抗战烽火、黎明前斗争、工业起飞及三线建设为主线,展现城厢绵延不断流淌着的红色血脉。第四部分通过对城厢之春、公园城市建设、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展示,深入展现城厢壮丽的新时代画卷。第五部分通过五道测试题回顾整个课程内容。
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要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科学保护。要开展系统研究,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要打造精品展陈,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用史实说话,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
——习近平2021年6月25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包括物质、精神和制度三方面。
红色文化,产生于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红色文化源于五四运动,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红色代表着希望、胜利、创造、勤劳、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怕流血牺牲等,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价值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生动体现。正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了红色文化的激励,中华民族才逐步从鸦片战争后迷茫委顿、备受欺凌的状态中挣脱出来,实现了由落后衰败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转折。红色文化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真理性,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作风、道德、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综合体现,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如今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这为打造文化自信创造了历史机遇。根据我国处所的历史方位,以及捍卫政治、经济、军事等发展需要,不断培育新的红色文化内容,拓展红色文化活动方式,让红色文化更具时代性至关重要。
红色文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共同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即本课所指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精神,专指红色文化的精神层面和精神领域,也就是除了器物层面和制度层面之外的红色文化,具体而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积极向上的各种精神的总称,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井冈山精神
苏区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
延安精神
伟大抗战精神
红岩精神
西柏坡精神
照金精神
东北抗联精神
南泥湾精神
太行精神
大别山精神
沂蒙精神
老区精神
张思德精神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
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敢闯新路、民主团结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独立自主、开拓进取的创新勇气,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
坚守信念、胸怀大局、团结奋进、勇当先锋
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雷锋精神
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焦裕禄精神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
大庆精神
爱国、创业、求实、风险
红旗渠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北大荒精神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
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
“两路”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老西藏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
西迁精神
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王杰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改革开放精神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互利合作、命运与共
特区精神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抗洪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
抗击非典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
抗震救灾精神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劳模精神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青藏铁路精神
挑战极限、勇创一流
女排精神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脱贫攻坚精神
伟大抗疫精神
“三牛”精神
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
探月精神
新时代北斗精神
丝路精神
上下同心、尽锐出战 、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
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增强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拓展国际视野
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以精神与物质形态存在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在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伟大历程中红色血脉代代相传。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
城厢古镇位于成都市东北31公里,有1600年建制史和1400余年县治史,古镇传承宋代龟背制格局,拥有6处省级文保单位,64处人文院落,保存了4街32巷的老城肌理,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是成都唯一传承千年县域格局的古镇。这里,古镇护城河内0.64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北宋的营城格局、明代遗迹、清代的绣川书院、民国的院落建筑,其“县治文化”“书院文化”“宗祠文化”“英雄文化”“宗教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融于一体,交相辉映。崇文重教,耕读传家,齐家治国等优秀传统文化,浸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城厢儿女。古往今来,涌现过不少的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文学家,流传着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传说。
城厢县治独存,虽历经沧桑,但仍保存比较完好,县治格局基本完整,主要历史建筑仍在,保存着自汉朝始,历唐、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丰富历史文化遗存,在川西乃至四川堪称一绝。城垣内按方位分布着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形成两个“丁字形”,贯通四座城门。由四条大街派生出30余条小街小巷,构成功能各异的县城街坊,反映了中国古代县城规范化建制。城厢镇现有彭家珍大将军专祠、陈家宗祠、绣川书院等省级文保护单位,明教寺觉皇殿、武庙、文庙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及1处文物保护单位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城厢镇具有“尚武”传统。城厢武庙位于忠烈祠街,是奉祀关圣帝君(蜀汉关羽)的所在。每年农历五月十三为祭祀关羽的日子,作为武庙,向后世传播着关羽的忠、义、仁、勇、智、信,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伦理、道德、理想,彰显了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之魂,由此,城厢人民的忠义为本、舍身取义精神代代相传。彭大将军专祠是为纪念彭家珍烈士而修建的纪念馆。在辛亥革命的紧急关头,为了配合孙中山六路大军北伐,1912年1月26日深夜,彭家珍在北京西四北红罗厂良弼府门前,当场炸死清王朝宗室首领良弼,以身壮烈殉国,年仅二十三岁。彭家珍烈士的义举,有力地支持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他炸死良弼后,促使清帝迅速退位,为推翻帝制,创立共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推动作用。纪念馆位于城厢镇家珍公园南边,占地1025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门与家珍公园相通,坐南朝北,为传统四合院布局。大门设在北端,大门对联为“千载王纲壹雷灰烬,将军易水大地春城”,落款为“甲子秋张秀熟撰杨超书”。古建筑除正中的纪念碑和西侧的陈列室外,依次为新建的大门、纪念堂、碑廊和西侧的万祺亭、接待室,纪念堂内陈列有彭家珍先烈的史料、文献、照片、遗物和书刊等300余件,是四川省人民政府1981年公布的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又是省、市、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城厢镇人才辈出,群贤璀璨。其书院让民族的精神和生命在文明层面上代代传承,让学子们的人格和学问得到双重铸造,而绣川书院就是培养诸多城厢人物的摇篮。绣川书院位于城厢镇东街,原在城西闹市中,初建于宋嘉祐年间,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知县陈舜明迁建于现址,称金堂书院,后更名为“绣川书院”,距今约千年历史。绣川书院是金堂县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声誉最隆的一所书院,也是全省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一级的最高学府。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除绣川书院外,城厢还有何家书院、彭家书院、余家书院、廖家书院等,为这座古镇带来“崇德守义,齐家治国”的文化血脉,给城厢浸润了尊师重道、敬学崇贤、济世救国的教化内涵,至今光照后人,仍发挥着德育功能,是青白江区人民的宝贵财富。
1905年,废除科举制后,城厢地区大力兴办学校,城厢16所学校中仅城区内就有6所。城厢中学创办于1927年3月12日,原名金堂县立中学。最初校址系金堂县绣川书院旧有的乡试考棚,1931年由驻军旅长杨秀春扩建。城厢中学自成立之日起,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赖明果(赖振声)、黄静生、林晓霞、伍村舟、姜玉芝、赵君陶、王世昌、唐尔勋、易明道、王香娟、陈秀芸、伍绍清等都曾先后在此地任教或就读,城厢中学师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千年古镇增添了红色的风景,留下了感人至深的红色记忆。
1921年7月,“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火焰很快燃遍了全国各地。1923年,在青白江这片土地上,就有了共产党人的革命活动,如彭鸿章、陈君实、吴惠安、伍村舟、赵君陶、刘继曾等共产党员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革命印记。
城厢第一个党组织金堂通讯员
最早在城厢开展活动的共产党员伍村舟
留法勤工俭学的革命者彭鸿章
渭华起义的组织者刘继曾
1928年春,金堂县第一所中学——县立初级中学在城厢镇创办并正式招生。同年秋,城厢玉虹人、北京大学毕业生向理达担任校长。向理达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常与学校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有交往,接受进步思想,支持革命。在担任校长后,他聘请广汉中学的赖明果、黄坦前来任教。赖明果任训育主任,兼国文教师;黄坦任教务主任,兼数学、历史教师。随同赖明果、黄坦一同前来的还有共青团员林晓霞、学生熊利群。1928年底,经上级党组织批准,赖明果、黄坦创建了中共金堂县第一个党组织——金堂通讯员,直属川西特委领导。金堂通讯员组织成立后,便在社会各阶层主要是学校发展党、团员,壮大自己的组织,并发动教职员工、学生与国民党县政府和军阀进行斗争。
伍村舟,原城厢绣水乡人,1918年6月在绣川书院毕业。1922年6月在成都石室中学毕业,1922年7月考入北平中国大学政治经济专业学习,在此期间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教育,1924年6月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教授介绍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7月转入上海大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接受中共重庆地方委员会指示,回城厢开展革命活动,是第一个回到青白江开展革命活动的共产党员。1927年初(大革命时期),伍村舟在城厢镇筹组中国国民党四川金堂县党部筹委会,积极在各界及进步青年中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城厢镇的反动势力,派兵镇压进步人士,追杀伍村舟,他在群众的掩护和帮助下,秘密离开城厢,前往成都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后来伍村舟在报社任编辑和金堂中学任教,1976年6月21日逝世,享年87岁。
彭鸿章,1915年于绣川小学毕业,1920年冬留法勤工俭学,被分配到布诺尼橡胶厂做工。1923年,彭鸿章加入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经常参加周恩来、赵世炎领导的党团活动。1926年被分配到中共江浙、江苏南通唐家闸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江苏省委为发展长江以北地区的革命力量,以革命的武装反击反革命的武装,决定建立中共江苏、江北特别委员会和南通县委,彭鸿章任组织委员。1928年2月,江苏省委决定建立南通特委,彭鸿章任特委军事书记,后接任南通县委书记。 1928年6月2日,彭鸿章被国民党逮捕。关押期间,经多次审讯和严刑拷打,彭鸿章始终不暴露身份。彭鸿章出狱后,四处寻找组织无着,直到1939年9月28日彭鸿章在家病逝,年仅45岁。
刘继曾,姚渡镇人(曾家寨子),1920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1924年春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9月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9月在苏联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刘继曾受共产国际委派,随苏联军事顾问团回国,到河南、张家口等地协助改造国民军。9月参加五原誓师,随国民联军入陕作战。西安解围后,曾与邓小平同志在西安中山军事学校和中山学院授课,邓小平讲《政治学》,刘继曾讲《资本论》。1928年3月中共陕西省委决定举行渭华起义,以刘志丹为军委主席,唐澍为总司令,刘继曾任政委。渭华起义如北国大地上一把耀眼的火炬,如响彻西北的春雷,成为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全国最有影响的起义之一。后刘继曾为中共陕东特派委员会书记,领导陕东地区的武装暴动。4月下旬刘继曾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陕东赤卫队,成为渭华地区一支坚强的革命武装。6月陕东特委决定建立渭华地区苏维埃政府,拟定刘继曾担任苏维埃主席。同年8月所在部队在河南邓县遭到反动武装包围,队伍被打散,历尽艰辛,只身回到西安,担任中共陕西省委委员。1929年2月初,因叛徒告密,刘继曾为埋藏党的文件,未及转移,被国民党军警逮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团结难友,同敌人进行斗争,1930年底在共产党人的营救下,始获出狱。解放后,曾任中共宁夏大学委员会副书记、副校长,政协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二届副主席,1975年逝世,享年80岁。
★城厢抗日风潮
在日本侵略我国东北及抗日战争期间,青白江区城厢镇及姚渡、绣水、大同、玉虹、祥福等五个乡,先后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7所,其中外地内迁大学一所,外地内迁中学两所,本地普通中学两所,小学11所。这些学校的师生冲破民国金堂县政府和校方的种种阻力,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与此同时,城厢民众也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1938年,金堂县民工500人参与修建凤凰山机场,1939年金堂县民工3000人参与扩建新津机场,1940年金堂民工2900人参加华阳县太平寺机场修建,1945年初,金堂十万民工修建广汉三水机场。大家同仇敌忾,抗日烽火在城厢镇燃烧。
★城厢儿女出川抗日
1932年,四川军阀混战,爆发毗河战争,城厢为毗河左岸重镇,作为“川军四巨头”之一的邓锡侯曾在家珍公园“民众教育馆”楼(“邓公楼”)短住,指挥部署。1937年秋,邓锡候再来金堂县城(今城厢镇),在北门外检阅部队,并在此召开军事会议,进行出川抗日(参加者包括成都市新都区抗日爱国将领王铭章将军)前的军事动员。1937年9月,在“四川省各界民众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大会”上,邓锡侯作为川军将领表达了抗战的决心,川军战士也发出了“为民族存亡而战,不负家乡父老”、“失地不复,誓不回川!”的誓言。随后,邓锡侯率军出川北上抗日,任2 2集团军总司令,参加徐州会战。城厢地区及周边乡镇有17352名壮士奔赴抗日前线,后方民众开展捐献军粮10万余担,法币4亿元,35000名民工为修建抗日机场流血流汗。
★革命教育家赵君陶
赵君陶,原名赵郁仙,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镇人,是革命家赵世炎、早期妇女运动领导人赵世兰的胞妹,革命烈士李硕勋的夫人,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赴武汉,任武汉妇女协会宣传部长。1936年秋赵君陶携幼子李鹏、李琼到城厢中学,任绣川学校女生部训育主任兼史地老师,利用每周周会,向学生系统、理论地批判青年党政纲的反动性,介绍进步书刊《生活周刊》《大众生活》,激发学生抗日爱国热情,编演话剧开展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在她的影响下,学生中的青年党党员不少声明退出青年党,这在当时是件震动的大事,其培养的学生陈敏玉、李希容、傅淑权等先后到延安参加革命。之后她在重庆第三保育院、延安大学、中共中央教育研究室工作。解放后,在南开大学、化工部、北京化工学院任职。1985年12月14日北京病逝,终年83岁。党中央评价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忠诚的无产阶级教育家”。
1938年—1949年,中共四川省工委和中共川康特委领导下,建立金堂支部。1945年,中共川南特委派何镇汀等3名中共党员到城厢镇,秘密在县城内重建金堂城内支部,后金堂淮口支部并入金堂特支。1946年初在中共南方局青委领导下,在城厢开办进步书店——新德书店,销售进步书籍,影响一大批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1947年改由吴纯儒任书记,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49年4—6月,川西中共地下党员袁邦民带领民协、民盟、火星、新民等组织成员对国民党军队、金堂县政府工作人员进行策反,迎接解放军到来。
刘仲宣,字晓楼,四川省南江县长赤乡人。1917年就读于阆中师范学堂。1919年,因参加“五四”运动,从事反帝反封建活动,被校方开除。1921年考入四川法政专门学堂,1924年毕业后4年间,历任雅安、成都、泸州、自贡等地法院推事。1927年,调重庆市政府社会局工作,因殴打为非作歹的劳资科长,被判刑1年。期满后于1932年至1935年在重庆从事律师业务。1936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政府举办的县政府人员训练班。1937年毕业后,被委任为垫江县县长,政绩卓越。1941年,刘仲宣调任金堂县长。刘仲宣在金堂廉洁奉公,政声显著,颇为民众称道,但由此与当地恶势力结怨,再加傲上不恭,深为上司忌恨。1944年9月,刘仲宣被解职。地方权势人物趁机指使县参议员杨旨维诬告刘仲宣在金堂任内贪污,1945年6月,刘仲宣被拘审,囚禁于成都宁夏街监狱。一心为民的刘仲宣此时看透了国民党的统治,对腐败黑暗的现实极为不满。在监狱中得到中共地下党员杜可帮助教育,秘密参加了“在监工作组”,即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川西解放组”。1949年6月中旬,因贪污罪查无实据,刘仲宣获释。刘仲宣出狱后积极投身革命活动,设法与熊克武为首的“川康渝自卫委员会”联络,筹划以该会名义组建一支由川西解放组控制的地下武装,并撰写《告国民党官兵书》,规劝其旧日同僚弃暗投明,推翻国民党的统治,解放全中国。同年6月下旬,刘仲宣再次被捕入狱。狱中,刘仲宣坚贞不屈,拒不透露半点地下党的秘密。然而不久,川西解放组被特务渗入,组织遭到破坏,全体成员被捕。1949年12月3日深夜,刘仲宣被杀害于成都抚琴台王建墓甬道内,时年59岁。12月7日深夜,杜可、龙世正等32位革命志士也在十二桥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成都解放后,1950年1月20日,川西军政委员会召开公葬大会,追认刘仲宣等为革命烈士,将烈士遗体安葬于成都十二桥烈士陵园。
解放战争时期,在政治上摇摆不定的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等广大中间势力,面对国共对立的局面,他们的政治走向会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前途产生重要影响。中国共产党对中间势力积极争取,巩固和发展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确保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当时金堂以大特务、大匪首、军政要人等为首的反动势力合流,密切组织“反共游击队”“反共救国军”,国民党还妄图作垂死挣扎、负隅顽抗。这一时期城厢地区的党组织根据中共川西地下党组织的指示,一方面积极争取余锦源、曾少琪等国民党阵营人士弃暗投明,另一方面发挥秦季忠、黄哲溥、何梁、王从周等其他进步民主党派人士作用,为了配合我军胜利进军,稳定地方秩序,以利我军和平接管,顺利完成解放大业,加速开展地下统战工作,使“民盟”“民革”等民主党派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城厢的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统一战线是做人的工作,搞统一战线是为了壮大共同奋斗的力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和统战工作摆在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我们要努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营造了更加有利的氛围。
“三线建设”是中华民族工业建设史上一段气壮山河的光辉历程。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考虑,在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省(当时含重庆)是三线建设的重中之重,青白江区属于三线建设“大三线”范围。三线建设时期,在城厢共建立了四家工厂,都属机械加工类,其中2家(四川省钢锉厂、四川省螺钉厂)由上海内迁,另2家(四川省轴承厂、四川省皮革机械厂)则由政府主导在本地新成立。这4家工厂与四川省汽车运输公司第五十七运输队并称“四厂一队”,是当时城厢的工业标志之一,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城厢,这座位于川西平原上的小镇,被这场变革所深深影响。城镇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城镇中涌入了不少陌生的面孔,他们操持着不一样的口音,生活也与这里人们世代所秉承的习惯迥异,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这座小镇的一份子,在这里扎根生长。从此,城厢,这座川西平原的内陆古镇,打开双臂,拥抱来自全国各地的工业建设者,也因此有了工业的血脉。
从古代城厢多姿灿烂的传统文化,到近代城厢峥嵘岁月的红色血脉传承,给青白江留下了无比宝贵的文化遗产。党十八大以后,城厢人践行新发展理念,乘势而发,敢于人先,自强不息,人民的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城市有机更新蝶变,产业成功转型,抒写了一篇篇壮丽的新时代画卷。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期间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这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论述,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城市发展建设模式的新概括与新阐释。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成都的历史使命,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是成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最重要、最独特的国家定位。以新发展理念为“魂”、以公园城市为“形”,青白江区在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中奋勇争先,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和“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积极探索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路径,构建“一港引领、双核共兴、四片协同”空间格局,着力推动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加快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新型城市形态。在青白江高标准完成 “十四五”城市建设重要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构建兼具柔性风格和异域风情的大美生活型城市”,着力打造国际化现代化的成都北部中心之时,城厢在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宜居品质,以期“用生活城市的品质留住人,用公园城市的影响吸引人,用天府文化的魅力激励人”。城厢古镇项目自2020年3月开始动工建设,至今已经修复或新建12个子项。建设至今,该项目直接或间接促进当地超5000人就业,累计接待超20万人次,举办活动近70场,接待近100场,并成功入选首批成都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未来,城厢古镇将继续围绕“公园城市”建设发展蓝图,结合古镇更新推进进度,建设和改造升级公园、景观、绿道等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古镇公园体系引领古镇空间形态的优化和功能品质的提升,形成“古镇+文旅+公园”的空间布局与高效的正向发展。
面对困境,青白江区开始着手产业调整,推动川化和攀成钢这两个曾经的龙头企业先后关停传统业务,并引导川化转向新能源产业,攀成钢转向工业互联网产业。围绕中央政策,依托密集铁路资源,青白江抢抓国家设立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机遇,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取到了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2005年12月7日,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落户青白江城厢,播下了发展国际供应链产业的种子,也开启了青白江区从老工业基地向港口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征程。2010年5月,亚洲规模最大的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正式开通运营,成为西南地区集装箱物流中枢,在全国集装箱运输网络中占据重要位置。中国共产党引发全球共鸣的“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让地处盆地的四川迎来发展的春天,乘着这股东风,成都这个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带着古已有之的“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从“战略后方”走向“开放前沿”,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青白江这片老工业基地也开始了新的征程。2013年4月26日,第一列蓉欧快铁正从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发车。2017年4月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正式挂牌,青白江区获得首张国家级名片。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作出重要指示:要利用好蓉欧快铁这张名片,打造“蓉欧枢纽”。随后两位副总理来到成都国际铁路港,给青白江的发展建设带来了国家层面的支持。2019年9月,成都陆港枢纽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同年12月,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究按程序设立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2021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复同意四川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定名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成都国际铁路港从小到大、由弱渐强、从单一国内物流基地向多元国际门户枢纽快速崛起,青白江开放发展的叠加优势愈加凸显。当前,我们构建起成都西进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铁路和铁海联运大通道。中欧班列(成都)已成为在途时间最短、开行班列数量最多、深受欧洲企业认可的国际物流品牌。而物流通道串联的,不仅是成都货物运输的更大版图,更是中国与世界携手发展的美好未来。
川化、攀成钢退出历史,中欧班列、铁海联运枢纽走向舞台,青白江真正完成了腾笼换鸟。发展战略从“因工建区”到“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青白江走上了一条国际化之路。
回望建区的60余年,青白江总是国家战略青睐的那个“幸运儿”。1960年,两座厂,一群人。因国家“一五”计划实施,青白江被选为西南地区建设的第一个工业区。2020年,一条通道,一个枢纽。因“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青白江被选为开展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建设的五个枢纽节点城市之一。
如今青白江区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荣获中国“高质量发展十佳区”称号。高标准规划建设欧洲产业城,打破毗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城市格局由“单极”发展迈向“双核”时代。坚持统筹产城融合发展,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智慧产业城、欧洲产业城,高标准打造产业园区,形成以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城市格局更加均衡。战略通道持续拓展,建立以成都为主枢纽,西至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线路网络和陆海货运配送体系,形成7条国际铁路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加大改革长兴力度,创新“中欧班列+内陆港”发展模式,全面完成115项改 革试验任务,形成108项改革创新经验成果。引擎实现换挡,青白江的经济总量由小变大,产业层次由低变高,生态环境由灰变绿,城市功能由弱变强。城厢因此而世界闻名,也是城厢引以为傲的资本。
古丝绸之路,驼铃声声;而今中欧班列,笛声悠悠。成都国际铁路港的发展,是青白江人勇于改革开放的精神写照,是青白江人敢于逆流而上,突破藩篱,凤凰涅槃的成功飞跃。累累硕果,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党的核心引领,离不开国家、省市战略支持,离不开各级领导关怀,也离不开一代代铁路港党员群众的砥砺奋进。
站在新的历史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德眉资同城化、西部陆海新通道等战略规划,青白江都在其中担当重任。城厢镇将利用其区位的诸多优势,立足“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总体定位,实施“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为构建“一港引领、双核共兴、四片协同”空间发展格局,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成都北部中心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 ),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
伟大建党精神
井冈山精神
红船精神
长征精神
( )是金堂县修建最早、规模最大、藏书最多、声誉最隆的一所书院,也是四川省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县一级的最高学府。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确定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书院
彭家书院
余家书院
绣川书院
1912年1月26日,在辛亥革命紧急关头,为配合孙中山六路北伐,( )炸死清王朝宗室首领良弼,自己也当场壮烈殉国,当时他还不满24岁。良弼死后,清宗室无人再敢坚持对抗革命。半个多月后,清宣统帝下诏宣布退位,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随之终结,中国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赖果明
彭家珍
邓锡侯
刘继曾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视察期间首次提出的“( )”理念,是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论述,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关于城市发展建设模式的新概括与新阐释。
花园城市
绿色城市
健康城市
公园城市
2017年4月1日,作为全国自贸区中唯一一个以( )为核心的自贸片区,四川自贸试验区青白江片区挂牌成立。青白江片区依托中欧班列良好开行,各项改革试验任务加快推进,探索出了内陆自贸试验区发展新路径,为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树立了标杆。
免税区
工业区
铁路港
海运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