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的赶考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国之大者’,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牢记总书记“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要求,更加信心满怀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百年奋斗,让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上最恢宏壮丽的史诗,铸就了代代相传的红色江山。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斗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领导人民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变,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有很大发展。我们这个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完成了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继续成功的力量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坚持为民宗旨的力量

主讲人:周文彰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副部级)

  • 上一节
  • 下一节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继续斗争的毅力

刘志伟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领导学教研室副主任、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中心秘书长、国研经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 上一节
  • 下一节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红色精神的力量

主讲人:冯俊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副部长级),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宣讲团成员。

  • 上一节
  • 下一节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自我革命的勇气

主讲人:安令裕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兼机关纪委书记

  • 上一节
  • 下一节

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求真务实的精神

主讲人:姜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战略智库专家,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外领导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十大杰出领导科学家

  • 上一节
  • 下一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我们在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通过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从“六个精准”到“五个一批”,确保脱贫攻坚扶到点上、扶到根上;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五级书记抓脱贫,层层动员促攻坚,全社会广泛参与大扶贫,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在这场攻坚战中,党员干部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中国大地上的脱贫故事,汇聚成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答卷: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
       脱贫攻坚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兑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深刻改变了亿万群众的命运,深刻改变了贫困地区落后面貌,补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

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要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统筹谋划,再接再厉,推动中国航天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刷新纪录,航天科技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次次飞天逐梦,一次次将梦想变为现实。中国航天在太空书写下一个个“中国式浪漫”:“神舟”问天、“嫦娥”揽月、“北斗”指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奥秘……一个个重大工程实现新突破,取得标志性成果。
       探月工程、高分专项、北斗导航等航天领域国家重大专项相继收官,不断刷新中国航天高度。航天应用展现新成就,中国航天驶入空间应用发展的快车道,推动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和卫星遥感全面服务国计民生。我国在轨运行应用卫星数量超过500颗,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开放合作展开新格局,与51个国家、国际组织签订了151份空间合作文件,风云气象卫星为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服务,嫦娥四号搭载荷兰、德国、瑞典、沙特4个国家载荷,为中外科学家提供探索空间、开展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的平台,推动中国航天事业造福全人类。
       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中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随着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稳更远。

法治中国建设迈上新台阶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健全,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发挥,党运用法治方式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断推进,适时修改宪法,健全保证宪法实施的法律制度;编纂民法典,修改环境保护法,制定反食品浪费法等,法律立改废释工作聚焦重要领域有序开展;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更有力……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提供了重要保障。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从关键环节入手,对行政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断强化;有序推进行政执法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不断提升;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基本建立,重大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督察和示范创建“两手抓”的推进机制初步形成,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体制性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法治信仰浸润人心,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中华大地开花结果,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法治社会的基础日益稳固。

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有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把平安中国建设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中谋划推进,平安中国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平安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当前,我国是刑事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国家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2021年全国群众安全感为98.62%,近5年持续保持高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在平安中国建设中,我们从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使之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效能、展现出历久弥新的魅力,到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基层基础不断夯实,社会稳定不断巩固,群众参与平安中国建设的形式和渠道得到不断拓展,平安中国建设实现了过程人民参与、成果人民共享、成效人民评价。

开放型经济跃上新水平

中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方向不会变,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决心不会变。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我国不断完善外商投资立法,分批次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
       历史大潮不可阻挡,我国顺应经济全球化大势,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开放质量稳步提升、开放合作走深走实,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现代税制体系初步建成,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基本确立,有力推动加快构建现代市场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随着各项财税政策的有力实施,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有了坚实保障。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建立绿色税制……财税政策落实见效,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财税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助力增进民生福祉。支持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带动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促进养老托幼服务完善……补短板、强基础、促公平,力度持续增加、方式不断创新,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备

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完备,社会救助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等各项制度不断完善,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更加稳固。
       我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2017年底以来,全国所有县(市、区)的农村低保标准持续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截至2020年底,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9.6%。目前,汇集6000多万低收入人口信息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基本建成。截至 2021 年末,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 亿人,参保率稳定在 95% 以上。2021 年调整增加的养老金已全部发放到位,涉及 1.27 亿退休人员。2021 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完成。67 种独家药品进入目录,平均降价 61.71%。截至 2021 年 10 月底,全国已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5.34万个,超过全年目标任务。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国民生保障网将织得越来越密实,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将会更加精彩。

交通强国建设迈出新步伐

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建成了交通大国,正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我们坚持交通先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世界级港口群,航空航海通达全球,综合交通网突破600万公里。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发展进入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路、中国桥、中国高铁等成为举世瞩目的“中国名片”。
       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截至2021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约528万公里,公路密度约5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近17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约占公路总里程的3.2%。截至2021年底,我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4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2/3以上。我国境内运输机场达到248个,航空服务已覆盖83%的脱贫地区人口。全国港口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超2万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超过2600个,约占泊位总数的12.7%,位居世界首位。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2.8万公里,长江成为全球内河运输中最繁忙的黄金水道。
       我国基础设施网络规模居世界前列,运输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人民高品质出行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教育公平迈出更大步伐

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并优先向农村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远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倾斜,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成为现实。
       2020年底,20多万建档立卡脱贫家庭辍学学生数量实现动态清零,义务教育有保障全面实现。2021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4%,比2012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超过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同时,覆盖从学前至研究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12年至2020年,学生资助金额累计15126.02亿元,资助学生累计8.33亿人次。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不断推进,2021年底,全国所有县(市、区)均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验收。99.8%的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中小学(含教学点)联网率达到100%,未联网学校实现动态清零。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比例降至0.71%,超大班额降至0.01%。“乡村弱”“城镇挤”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计划累计招收82万余人,拓宽了贫困学生纵向流动的通道。2013年至2020年底,累计有514.05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职业院校7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切实发挥出“职教一个、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作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教育事业正阔步前行。

金融改革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一定要把金融搞好。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改革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效率大幅提升。
       我国金融业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推动实体经济绿色发展,形成包括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在内的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础金融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2022 年一季度新增人民币贷款创历史新高,企业贷款利率创有统计以来低点,目前大病保险已覆盖12.2亿城乡居民。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农业保险为1.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4.7万亿元;到2020年末,全国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达97.13%,基本实现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截至2021年末,涉农贷款余额43.21万亿元,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截至一季度末,我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8万亿元,同比增长24.6%;支持小微经营主体5039万户,同比增长42.9%。
       金融系统不断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基础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惠性走在世界前列,金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我国基本建成了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便民利民的金融服务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

——习近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航指路。
       截至2021年底,全国认定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建立。全国公布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87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6819个中国传统村落,划定1065片历史文化街区,确定5.41万处历史建筑。
       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项。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相继实施,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取得良好成效。
       2021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颁布,注重在记忆、传承、创新、传播四个方面着力。目前,文化家底基本摸清,文化资源数据库逐步建立,典籍整理编纂出版工作加强,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得到深入研究阐释。同时,从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提炼题材、获取灵感、汲取养分,一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广泛影响的电视节目栏目推出,一批体现传统文化内涵的文艺精品和创意文化产品涌现,一批深入研究阐释传统文化精华、普及文化经典的图书佳作出版。
       在转化创新方面,相关单位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戏曲曲艺等传统艺术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环境,正在形成。
       随着政策保障的加强,文化法治环境建设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入推进

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

——习近平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近5年来,粤港澳三地基础设施“硬联通”不断推进,“轨道上的大湾区”正在加快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基本形成;三地体制机制“软联通”不断深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民众获得感更加充实。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这片呈现出前所未有勃勃生机的热土,将写就湾区故事的锦绣华章,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中国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但我们深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中国明确提出要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将为此在各方面进行努力。

——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上的演讲

  •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达114.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全球经济的比重预计超过1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万美元。

  • “十三五”期间,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较大提升,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城镇新增就业超过6000万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 10 亿人。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3年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5%
  •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贯彻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1 年 9 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

  • 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 202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8931元,实际增长 9.7%,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2.6个百分点。

  • 2021 年,脱贫地区特色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5 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 8000 亿元左右,有300多个脱贫县的单一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0亿元。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司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 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成10.75亿亩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
  •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
  •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生态是我们的宝贵资源和财富。要落实好国家生态战略,总结三江源等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经验,加快构建起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守护好自然生态,保育好自然资源,维护好生物多样性。

——2021 年6月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

  • 2021年1至12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 2020年底,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1%,湿地保护率达到 50%以上。
  • 2016至2020年期间,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200公里,滨海湿地2.3万公顷。

到2035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森林覆盖率达到 26%
  • 75%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 自然海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我们要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继续推进体育改革创新,加强体育科技研发,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健身意识,增强我国竞技体育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

——2022 年 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2020至2021年度,滑雪者在国内滑雪场的人均滑雪次数由 2019年的1.60次上升为1.91 次。
  • 2021年8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体育场地371.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 3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平方米。

到 2025 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健身热情进一步提高,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

——《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38.5%
  • 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16名
  • 带动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5万亿元
  • 数字化升级改造 1000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

开始答题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新的起点上,全党必须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牢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 A

    江山就是人民

  • B

    国之大者

  • C

    人民就是江山

  • D

    天下大同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我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 A

    新阶段

  • B

    新时期

  • C

    新时代

  • D

    新征程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现行标准下(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 A

    9899

  • B

    8988

  • C

    7899

  • D

    6988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分批次设立(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与147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实施。

  • A

    11

  • B

    14

  • C

    18

  • D

    21

5

《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相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 )年,通过大力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全国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湿地、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实现根本好转,生态系统质量明显改善,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基本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基本绘就。

  • A

    2025

  • B

    2028

  • C

    2030

  • D

    2035

版权所有:北京悦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请选择